第511章 塵埃落定局勢明
關燈
小
中
大
“陛下,臣這些天也結交了一些禁軍將士,以忠義之心激之,他們定然不會如這安元光一般,坐視君父蒙難。”
安元光被打發去想法子請百官入宮,如今大殿中,就只剩餘李俅與元載了。李俅有些認命,元載卻還不想放棄。
“是嗎,你可以去試試。”李俅雙眼無神地看著上空,雕梁畫棟的皇宮,極盡奢華,但以後還會屬於他麽?
元載是真不想放棄,他岳丈王忠嗣在軍中有些影響力,而且與葉暢關系也算不錯,所以他與禁軍一些人也能說得上話。溜出大殿之後,他鬼鬼祟祟尋人打聽,得知相識的幾個將領果然在宮中,便請小太監將他們聚來。
這些人還算給他面子,都到齊了。元載以忠義責之,眾人卻一個個面露哂笑:“元侍郎,你說忠義,我們哪一個不忠不義了,外頭的百姓又哪一個不忠不義了?”
“若是忠義,如何能坐視君上受困?”
“君上哪裏受困了?”那些將領哂笑更濃:“實話實說了吧,如今還算好,若是真令百姓見了血,元侍郎,你以為事情還會象現在這麽簡單?”
“你們……”
“我們不是傻子,跟著元侍郎你,能有什麽好處?功勞大到衛王的地步,還不是要受猜忌!”
眾人七嘴八舌,元載這才明白,自己已經盡喪人心,而李俅這個“天子”,也根本得不到這些禁軍將官的多少敬意。
他更是知道,這些軍官早就得到了安元光的警告:此次爭執,乃是天子與百姓之爭,他們理當中立,即使選邊站,也要盡可能避免使用武力。
安元光當然不會無的放矢,元載很清楚,這個不得使用武力的命令,肯定是葉暢所下達。那麽事情就很明顯,葉暢分明就是坐視李俅陷入險境,甚至有可能還推了一把。
“這……都是葉暢的詭謀?”元載喃喃地道。
他這邊喃喃自語,那邊,朝中重臣已經聚在一處。
不過,這些重臣所聚之地,卻不是皇宮,而是自從天寶十五載之後就極為冷清的興慶宮。
這是一場拋開皇帝李俅及其親信的朝會。
“大夥都看到了,情形便是如此,如今當如何去做,大夥公議吧。”韋見素有氣無力地說道。
這次朝會是獨孤明強烈要求召開的,他身為宰相,同時也是托孤之臣,只能充任這個召集人。
他很明白,李俅對他同樣不滿意,葉暢辭相之後,接下來就該輪到他了。故此這些時日在朝政之上,他也以緘默為主,幾乎不發一言,只做李俅交待的事情。
如今獨孤明要求開此會議,分明是葉暢開始行動了。
“咳,我有幾句話想說,在說之前,我先說明,泰陵那邊到現在為止沒有什麽動靜。”獨孤明咳了一聲,開口說道:“大夥應當明白我的意思。”
泰陵沒有動靜,也就是說,並不是得到葉暢的授意?
“我也說一句,事實上,今日一早,得到百姓上街的消息之後,宮裏就派人去泰陵,一隊禁軍,目的是阻絕衛王回京。”有一人緊接著開口道。
眾人都是大吃一驚,不少官員都驚呼:“竟有此事,那衛王呢?”
“衛王自在泰陵,並未有什麽動靜。”獨孤明不得不重覆道。
眾人面面相覷,韋見素卻嘆了口氣。
他已經知道葉暢的意思了。
葉暢在讓群臣們選擇,是選擇他,還是選擇李俅,選擇李俅的話,葉暢也不會有什麽別的動作,就是放任如今的局面,不出頭來收拾。這樣的結果,是他們與李俅一起,被憤怒的民眾吞沒。
葉暢雖然是在玩火,卻很形象地讓他們明白,水可載舟,亦可覆舟。
在場諸臣和貴戚中,大約有三分之一,是與葉暢有直接的利益往來的:或在三大商行有股份,或參與了葉暢的各個產業。剩餘有三分之一,雖然與葉暢沒有直接利益往來,卻也積極參與了新興的工礦,因此,他們也是不認同李俅的“專利”之政,唯有剩餘三分之一,原本是冷眼旁觀,此時才意識到,這是一個大時代,任何冷眼旁觀的人,也是不可避免被卷入其中。
“大夥都要想明白了,若真鬧到國人暴動的地步,誰都脫不了身,此時當斷不斷,必受其亂!”又不知是誰說道。
話到這個地步,終於,有人提議:“天子無道,可比昌邑,韋相乃托孤之臣,先帝倚如霍光,當行廢立之事!”
此話一出,雖然大夥都覺得有些刺耳,卻沒有人以為不對。
說到底,李俅和皇室,雖然不能說是人心盡失,可在李亨之亂之後,已經得不到諸臣與百姓的信任。
“欲立何人?”有人問道。
“唯有衛王方可決之,當請衛王回長安主持大事。”又有人道。
這一次大半人都用白眼去看這說話者,葉暢若想行廢立之事,怎麽會遠避泰陵?他分明就是不願擔這個名聲,所以才會脫身事外,當然,如果眾人行事,不讓他滿意的話,他會不會跳回場內就很難說了。
眾人七嘴八舌,討論了幾個人選,都是李隆基孫輩人物,而且都是挑那種才幾歲最多不超過十歲的孩童。眼見人選漸明,獨孤明卻一直不出聲,韋見素心知他在某種程度上是葉暢意見的代理人,故此問道:“獨孤駙馬乃是宗親,又是宿臣,為何一語不發?”
“我在想十幾二十年後,是不是還會鬧這麽一回。”獨孤明道。
眾人先是一楞,然後頓時明白。
哪怕他們挑的人選再年幼,十幾二十年後,終究還是會成年,成年親政之後,也終究會想法子收攏權力,到那個時候,是不是再會發生一次這樣的都人騷亂?
可以說,只要皇帝與葉暢之間,存在權力的爭奪,這種事情,就不可避免。
“以獨孤公之意,當取何人為帝?”韋見素見此情形,懶得再猜,徑直問道。
“何人為帝?自然該是先帝血脈。”獨孤明道。
“先帝血脈……你是說……”
獨孤明所說的人選,當然不是群臣開始提出的那幾個,韋見素與群臣首先想到的,是李亨的兩個兒子。廣平王與建寧王受李亨所牽連,被廢為庶人,雖然在李隆基諸孫中最為出色,結果卻失去了繼承權。
“壽安公主豈非先帝血脈?”獨孤明奮聲說道:“除了壽安公主,誰還堪為帝?”
此語一出,眾人齊皆變色:“這怎麽行?”
這怎麽行,壽安公主雖然巾幗不讓須眉,是李隆基的血脈,但是,她是女子之身,如何能當皇帝?
皇帝又稱天子,天子天子,天的兒子才是!
“怎麽,汝等覺得不合適?”獨孤明卻是目光炯炯:“本朝又不是沒有過女帝!”
一句話又將眾人噎了回去,大唐,又不是沒有過女皇帝!
武則天,以後宮嬪妃之身,尚可為大唐天子,甚至以周代唐,那麽,身為李姓之女的壽安,為什麽不能當女皇帝?
壽安若為女帝,葉暢要是再有什麽意見,那是他們夫妻之事,至少不會發作到群臣身上。
“這樣的話,衛王可以為輔政王,與陛下並為二聖,則天下大定,中外皆安。”獨孤明又道:“除此之外,別無良策!”
眾人面面相覷,只覺得腦洞大開,不知是該覺得霍然開朗,還是瑟瑟發抖。
好一會兒之後,韋見素嘆了口氣:“此事非我等外臣可決之,當由宗室自決。”
群臣眼前一亮,他們也都不想當這個開先河的人物,這種事情,讓皇族宗室自己去定,那是再好不過。
所有人目光在李姓宗室身上轉來轉去,李姓宗室則個個臉色難看。
這個時候,李姓宗室真不希望被推上前臺,五年之前,李亨殺過一遍,然後安祿山又殺一遍,再後來,安祿山與史思明在長安城中爭鬥時,將少數殘餘又殺過一遍。故此,李姓宗室如今還在的,十不存一,否則這天子之位,也輪不到李俅。
他們能從屠刀之下幸存,自然有自己的生存技巧,原本是縮頭縮腦躲在人後,如今被推到前臺,一個個都是滿頭冷汗。在眾人目光註視之下,他們卻再也回避不得。
“不可耽擱,速速議定此事,以平息民憤。”這個時候,韋見素就積極起來。
“你們……你們這些不忠不義之輩!”好一會兒之後,終於有一個宗室挺身站出,義奮填膺地罵道:“獨孤明,你為李家女婿,身居高位,安敢行此大逆不道之議?”
獨孤明似笑非笑地看著他:“既是如此,我便舉你為帝,如何?”
那宗室面色頓時垮了下來:“你……你……”
“如今宗室雕零,正需要你這樣忠義知恩之輩來力挽狂瀾,你不挺身而出,那誰來擔此大任?”
那宗室方才的勇氣頓時全部消褪,他看了看自己的同族,在場的宗室二十餘人,一個個都不與他目光相對。他長嘆了一聲:“既是如此,既是如此……我無話可說!”
“此事非我們這幾個宗室可定……”
“既是如此,那就請宗正將人召集,共推一人為帝吧。”獨孤明淡淡地道。
雖然看起來有些兒戲,但這種情形之下,豈有更好的選擇?今日這等情形之下,就算是兒戲,也要做得十足,故此宗正無奈,真遣人去召宗室。
李唐宗室被殺戮數遍,所剩不多,即使召齊,也不過百餘人。他們得知群臣所議,一個個也是面面相覷,不知該如何應對此事,心裏反而暗罵,原本他們身在事外,就是宗正把他們拉來,不得不介入其中。
見眾人又欲拖延,獨孤明厲聲道:“諸位,如今數十萬百姓,圍住皇宮,稍有拖延,就是民變之亂。當初周厲王無道,至有國人暴動,國人沖入宮中,劫殺宗室,血流飄杵,你們可要想清楚了,若是再不決斷,民憤失控,長安城中難保不會再成血海,到那時,在座諸位,幾人能活?”
他這樣毫不掩飾的威脅,讓諸宗室也不得不正視這個問題。
宗室密議,群臣自然不參與,一個個都出了大殿,在外等候結果。好半天之後,裏面傳來哭聲,眾人便知,事情定了。
很快就見內中擡出幾具屍體,出來的宗室也一個個面色肅穆。
“如何,結果如何?”這個時候,韋見素迫不及待地迎上來問道。
“經宗室共議,願奉壽安公主為至尊……”
聽得宗正如此說,韋見素籲了口氣,這事情,總算有了一個結果。不過還沒有等他開口,宗正又道:“只是壽安公主之嫡子,必須改姓李,以續先帝之嗣!”
韋見素聽得這裏,覺得這個條件算不得什麽,便看向獨孤明。獨孤明卻是冷笑了兩聲:“此事豈可由我等來定?”
“若是這個條件都不同意,我等但請一死。”宗正面無表情地道。
“獨孤公……”
“不必多說,他們要弄明白一件事情,如今是姓李的求著壽安殿下登基繼位,而不是壽安殿下求著他們。”獨孤明冷笑:“衛王仁厚,你們若是自覺一些,衛王心念於此,必不會薄待。反之,衛王豈是受人威脅之輩?”
宗正默然無語,方才那個條件,也只是他做的最後努力罷了。如今獨孤明圖窮匕現,將他們最後的幻想也擊破,除了默然,他也再無別法可想。
這邊商議已定,那邊皇宮之中,還在苦苦等候群臣來援。從上午等到中午,從中午等到下午,卻是除了小貓三兩只之外,一個重臣都沒有來。不過到得傍晚時候,卻聽得圍在宮外的百姓發出驚天動地的歡呼,然後,在宮墻之上觀望的太監滿臉喜色地回來:“聖人,大喜,大喜,那些亂民開始散去了!”
“什麽,果真?”李俅得知此消息,還不敢相信。
這麽久一個重臣都沒有過來,他早就絕望,只以為今日就是自己的末日,現在突然得知亂民散去,幹脆爬上了墻,自己向外望去。
果然,宮墻之外,原本聚攏的百姓,現在正在散去,不過他們人雖散,口中卻是歡呼連連,仿佛發生了什麽大喜之事。
“這是怎麽回事?”李俅滿心疑惑地想,然後又咬牙切齒:“不管發生了什麽事,朕算記著了,這些亂民,朕終要與他們徹底算這一筆賬!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安元光被打發去想法子請百官入宮,如今大殿中,就只剩餘李俅與元載了。李俅有些認命,元載卻還不想放棄。
“是嗎,你可以去試試。”李俅雙眼無神地看著上空,雕梁畫棟的皇宮,極盡奢華,但以後還會屬於他麽?
元載是真不想放棄,他岳丈王忠嗣在軍中有些影響力,而且與葉暢關系也算不錯,所以他與禁軍一些人也能說得上話。溜出大殿之後,他鬼鬼祟祟尋人打聽,得知相識的幾個將領果然在宮中,便請小太監將他們聚來。
這些人還算給他面子,都到齊了。元載以忠義責之,眾人卻一個個面露哂笑:“元侍郎,你說忠義,我們哪一個不忠不義了,外頭的百姓又哪一個不忠不義了?”
“若是忠義,如何能坐視君上受困?”
“君上哪裏受困了?”那些將領哂笑更濃:“實話實說了吧,如今還算好,若是真令百姓見了血,元侍郎,你以為事情還會象現在這麽簡單?”
“你們……”
“我們不是傻子,跟著元侍郎你,能有什麽好處?功勞大到衛王的地步,還不是要受猜忌!”
眾人七嘴八舌,元載這才明白,自己已經盡喪人心,而李俅這個“天子”,也根本得不到這些禁軍將官的多少敬意。
他更是知道,這些軍官早就得到了安元光的警告:此次爭執,乃是天子與百姓之爭,他們理當中立,即使選邊站,也要盡可能避免使用武力。
安元光當然不會無的放矢,元載很清楚,這個不得使用武力的命令,肯定是葉暢所下達。那麽事情就很明顯,葉暢分明就是坐視李俅陷入險境,甚至有可能還推了一把。
“這……都是葉暢的詭謀?”元載喃喃地道。
他這邊喃喃自語,那邊,朝中重臣已經聚在一處。
不過,這些重臣所聚之地,卻不是皇宮,而是自從天寶十五載之後就極為冷清的興慶宮。
這是一場拋開皇帝李俅及其親信的朝會。
“大夥都看到了,情形便是如此,如今當如何去做,大夥公議吧。”韋見素有氣無力地說道。
這次朝會是獨孤明強烈要求召開的,他身為宰相,同時也是托孤之臣,只能充任這個召集人。
他很明白,李俅對他同樣不滿意,葉暢辭相之後,接下來就該輪到他了。故此這些時日在朝政之上,他也以緘默為主,幾乎不發一言,只做李俅交待的事情。
如今獨孤明要求開此會議,分明是葉暢開始行動了。
“咳,我有幾句話想說,在說之前,我先說明,泰陵那邊到現在為止沒有什麽動靜。”獨孤明咳了一聲,開口說道:“大夥應當明白我的意思。”
泰陵沒有動靜,也就是說,並不是得到葉暢的授意?
“我也說一句,事實上,今日一早,得到百姓上街的消息之後,宮裏就派人去泰陵,一隊禁軍,目的是阻絕衛王回京。”有一人緊接著開口道。
眾人都是大吃一驚,不少官員都驚呼:“竟有此事,那衛王呢?”
“衛王自在泰陵,並未有什麽動靜。”獨孤明不得不重覆道。
眾人面面相覷,韋見素卻嘆了口氣。
他已經知道葉暢的意思了。
葉暢在讓群臣們選擇,是選擇他,還是選擇李俅,選擇李俅的話,葉暢也不會有什麽別的動作,就是放任如今的局面,不出頭來收拾。這樣的結果,是他們與李俅一起,被憤怒的民眾吞沒。
葉暢雖然是在玩火,卻很形象地讓他們明白,水可載舟,亦可覆舟。
在場諸臣和貴戚中,大約有三分之一,是與葉暢有直接的利益往來的:或在三大商行有股份,或參與了葉暢的各個產業。剩餘有三分之一,雖然與葉暢沒有直接利益往來,卻也積極參與了新興的工礦,因此,他們也是不認同李俅的“專利”之政,唯有剩餘三分之一,原本是冷眼旁觀,此時才意識到,這是一個大時代,任何冷眼旁觀的人,也是不可避免被卷入其中。
“大夥都要想明白了,若真鬧到國人暴動的地步,誰都脫不了身,此時當斷不斷,必受其亂!”又不知是誰說道。
話到這個地步,終於,有人提議:“天子無道,可比昌邑,韋相乃托孤之臣,先帝倚如霍光,當行廢立之事!”
此話一出,雖然大夥都覺得有些刺耳,卻沒有人以為不對。
說到底,李俅和皇室,雖然不能說是人心盡失,可在李亨之亂之後,已經得不到諸臣與百姓的信任。
“欲立何人?”有人問道。
“唯有衛王方可決之,當請衛王回長安主持大事。”又有人道。
這一次大半人都用白眼去看這說話者,葉暢若想行廢立之事,怎麽會遠避泰陵?他分明就是不願擔這個名聲,所以才會脫身事外,當然,如果眾人行事,不讓他滿意的話,他會不會跳回場內就很難說了。
眾人七嘴八舌,討論了幾個人選,都是李隆基孫輩人物,而且都是挑那種才幾歲最多不超過十歲的孩童。眼見人選漸明,獨孤明卻一直不出聲,韋見素心知他在某種程度上是葉暢意見的代理人,故此問道:“獨孤駙馬乃是宗親,又是宿臣,為何一語不發?”
“我在想十幾二十年後,是不是還會鬧這麽一回。”獨孤明道。
眾人先是一楞,然後頓時明白。
哪怕他們挑的人選再年幼,十幾二十年後,終究還是會成年,成年親政之後,也終究會想法子收攏權力,到那個時候,是不是再會發生一次這樣的都人騷亂?
可以說,只要皇帝與葉暢之間,存在權力的爭奪,這種事情,就不可避免。
“以獨孤公之意,當取何人為帝?”韋見素見此情形,懶得再猜,徑直問道。
“何人為帝?自然該是先帝血脈。”獨孤明道。
“先帝血脈……你是說……”
獨孤明所說的人選,當然不是群臣開始提出的那幾個,韋見素與群臣首先想到的,是李亨的兩個兒子。廣平王與建寧王受李亨所牽連,被廢為庶人,雖然在李隆基諸孫中最為出色,結果卻失去了繼承權。
“壽安公主豈非先帝血脈?”獨孤明奮聲說道:“除了壽安公主,誰還堪為帝?”
此語一出,眾人齊皆變色:“這怎麽行?”
這怎麽行,壽安公主雖然巾幗不讓須眉,是李隆基的血脈,但是,她是女子之身,如何能當皇帝?
皇帝又稱天子,天子天子,天的兒子才是!
“怎麽,汝等覺得不合適?”獨孤明卻是目光炯炯:“本朝又不是沒有過女帝!”
一句話又將眾人噎了回去,大唐,又不是沒有過女皇帝!
武則天,以後宮嬪妃之身,尚可為大唐天子,甚至以周代唐,那麽,身為李姓之女的壽安,為什麽不能當女皇帝?
壽安若為女帝,葉暢要是再有什麽意見,那是他們夫妻之事,至少不會發作到群臣身上。
“這樣的話,衛王可以為輔政王,與陛下並為二聖,則天下大定,中外皆安。”獨孤明又道:“除此之外,別無良策!”
眾人面面相覷,只覺得腦洞大開,不知是該覺得霍然開朗,還是瑟瑟發抖。
好一會兒之後,韋見素嘆了口氣:“此事非我等外臣可決之,當由宗室自決。”
群臣眼前一亮,他們也都不想當這個開先河的人物,這種事情,讓皇族宗室自己去定,那是再好不過。
所有人目光在李姓宗室身上轉來轉去,李姓宗室則個個臉色難看。
這個時候,李姓宗室真不希望被推上前臺,五年之前,李亨殺過一遍,然後安祿山又殺一遍,再後來,安祿山與史思明在長安城中爭鬥時,將少數殘餘又殺過一遍。故此,李姓宗室如今還在的,十不存一,否則這天子之位,也輪不到李俅。
他們能從屠刀之下幸存,自然有自己的生存技巧,原本是縮頭縮腦躲在人後,如今被推到前臺,一個個都是滿頭冷汗。在眾人目光註視之下,他們卻再也回避不得。
“不可耽擱,速速議定此事,以平息民憤。”這個時候,韋見素就積極起來。
“你們……你們這些不忠不義之輩!”好一會兒之後,終於有一個宗室挺身站出,義奮填膺地罵道:“獨孤明,你為李家女婿,身居高位,安敢行此大逆不道之議?”
獨孤明似笑非笑地看著他:“既是如此,我便舉你為帝,如何?”
那宗室面色頓時垮了下來:“你……你……”
“如今宗室雕零,正需要你這樣忠義知恩之輩來力挽狂瀾,你不挺身而出,那誰來擔此大任?”
那宗室方才的勇氣頓時全部消褪,他看了看自己的同族,在場的宗室二十餘人,一個個都不與他目光相對。他長嘆了一聲:“既是如此,既是如此……我無話可說!”
“此事非我們這幾個宗室可定……”
“既是如此,那就請宗正將人召集,共推一人為帝吧。”獨孤明淡淡地道。
雖然看起來有些兒戲,但這種情形之下,豈有更好的選擇?今日這等情形之下,就算是兒戲,也要做得十足,故此宗正無奈,真遣人去召宗室。
李唐宗室被殺戮數遍,所剩不多,即使召齊,也不過百餘人。他們得知群臣所議,一個個也是面面相覷,不知該如何應對此事,心裏反而暗罵,原本他們身在事外,就是宗正把他們拉來,不得不介入其中。
見眾人又欲拖延,獨孤明厲聲道:“諸位,如今數十萬百姓,圍住皇宮,稍有拖延,就是民變之亂。當初周厲王無道,至有國人暴動,國人沖入宮中,劫殺宗室,血流飄杵,你們可要想清楚了,若是再不決斷,民憤失控,長安城中難保不會再成血海,到那時,在座諸位,幾人能活?”
他這樣毫不掩飾的威脅,讓諸宗室也不得不正視這個問題。
宗室密議,群臣自然不參與,一個個都出了大殿,在外等候結果。好半天之後,裏面傳來哭聲,眾人便知,事情定了。
很快就見內中擡出幾具屍體,出來的宗室也一個個面色肅穆。
“如何,結果如何?”這個時候,韋見素迫不及待地迎上來問道。
“經宗室共議,願奉壽安公主為至尊……”
聽得宗正如此說,韋見素籲了口氣,這事情,總算有了一個結果。不過還沒有等他開口,宗正又道:“只是壽安公主之嫡子,必須改姓李,以續先帝之嗣!”
韋見素聽得這裏,覺得這個條件算不得什麽,便看向獨孤明。獨孤明卻是冷笑了兩聲:“此事豈可由我等來定?”
“若是這個條件都不同意,我等但請一死。”宗正面無表情地道。
“獨孤公……”
“不必多說,他們要弄明白一件事情,如今是姓李的求著壽安殿下登基繼位,而不是壽安殿下求著他們。”獨孤明冷笑:“衛王仁厚,你們若是自覺一些,衛王心念於此,必不會薄待。反之,衛王豈是受人威脅之輩?”
宗正默然無語,方才那個條件,也只是他做的最後努力罷了。如今獨孤明圖窮匕現,將他們最後的幻想也擊破,除了默然,他也再無別法可想。
這邊商議已定,那邊皇宮之中,還在苦苦等候群臣來援。從上午等到中午,從中午等到下午,卻是除了小貓三兩只之外,一個重臣都沒有來。不過到得傍晚時候,卻聽得圍在宮外的百姓發出驚天動地的歡呼,然後,在宮墻之上觀望的太監滿臉喜色地回來:“聖人,大喜,大喜,那些亂民開始散去了!”
“什麽,果真?”李俅得知此消息,還不敢相信。
這麽久一個重臣都沒有過來,他早就絕望,只以為今日就是自己的末日,現在突然得知亂民散去,幹脆爬上了墻,自己向外望去。
果然,宮墻之外,原本聚攏的百姓,現在正在散去,不過他們人雖散,口中卻是歡呼連連,仿佛發生了什麽大喜之事。
“這是怎麽回事?”李俅滿心疑惑地想,然後又咬牙切齒:“不管發生了什麽事,朕算記著了,這些亂民,朕終要與他們徹底算這一筆賬!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